贾晓军

实验室主页

    贾晓军: 男,1979年生,山西临汾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学习经历:jxj.jpg

* 1996年9月-2000年7月,山西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本科生,获理学学士学位;

* 2000年9月-2005年7月,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光学专业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 2005年7月-现在,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师;

* 2007年9月-2008年7月,法国巴黎六大Kastler-Brossel实验室博士后;

    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激光技术、光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近期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各种波长非经典光场的产生及应用、连续变量量子信息网络构建及量子精密测量等方面。

    近期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2010年和2019年分别以第二完成人获得获山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年博士毕业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近期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61925503 “量子信息网络与量子光学”,(2020年1月-  2024年12月);

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课题 2016YFA0301402 “光量子通信网络基础研究”,(2016年7月-  2021年6月);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11322440 “连续变量量子信息网络”,(20141-  201612);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1474190 “连续变量四用户量子秘密共享的理论及实验研究”,(20151-  201812);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1074157 “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放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20111-  201312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0608012 “孪生光束量子纠缠特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20071-  200912);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60736040 “连续变量量子信息网络研究”,(20081-  201112);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674088 “连续变量四组份纠缠“cluster”态的实验产生”,(20071-  200912);

参与973项目  2010CB923103 “实现连续变量纠缠纯化和光与原子量子接口”,(20101-  201412);

“连续变量量子纠缠交换及量子密钥分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007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连续变量多组份纠缠及其在量子信息网络的应用研究”,2010年获山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基于多组份纠缠光场的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网络”,2019年山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近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  “High-Speed Quantum Ratio-Frequency-over-Light Communic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32, 140802 (2024)    
2.  “Semi-device-independent quantum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with a broadband squeezed”, npj Quantum Information 10, 20 (2024)        
3.  “High-performance cavity-enhanced quantum memory with warm atomic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38(2022)    

4.  “Quantum interferometer combining squeezing and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4, 173602 (2020)

5. “Deterministic quantum teleportation through fiber channels”, Science Advances, 4, eaas9401 (2018)

6. “Quantum Secret Sharing Among Four Players Using Multipartite Bound Entanglement of an Optical Field”,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1, 150502 (2018)

7.  “Establishing and storing of deterministic quantum entanglement among three distant atomic ensembl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718 (2017)

更多文章链接: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