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外行星搜寻与激光频率梳的应用

报告题目:太阳系外行星搜寻与激光频率梳的应用

报告人:赵斐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报告时间:2025.6.17(周二)上午10:30

报告地点:光电所二层报告厅

报告摘要:  

系外行星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天文学最具活力的前沿方向之一,尤其是在寻找类地行星与潜在的宜居世界方面。多普勒视向速度(Radial Velocity, RV)方法因其成熟的理论框架与广泛的适用性,是当前探测系外行星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目标逐步转向质量更低、轨道更远或更多位于恒星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RV方法的测量精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瓶颈,这制约了对系外行星的进一步发现探索。为突破这一限制,激光频率梳(Laser Frequency Comb, LFC)作为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光谱定标工具,正逐渐成为RV测量精度提升的关键突破口。本报告将介绍激光频率梳在系外行星RV测量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讨论利用高分辨率光谱(例如ESO的HARPS光谱仪和我国2.16米望远镜HRS光谱仪搭载的LFC)发展同步定标模型以及抑制RV噪声的相关模型,为未来发现更多潜在的类地行星和宜居世界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并探讨激光频率梳在探索地外生命和宜居性的应用前景。

报告人简介:

赵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国际天文联合会会员。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太阳系外行星搜寻、多普勒视向速度分析、系外行星动力学模型、高分辨率光谱定标与激光频率梳的应用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多项基金。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工作期间,发展了用于低质量系外行星研究的同步定标模型和视向速度噪声模型。目前在TESS后随RV观测、近邻恒星周围系外行星、高精度波长定标和行星磁场与宜居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